English

城市社区建设的启示录

1999-06-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曹锦涛 我有话说

自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思想家们越来越多地谈论着一个共同的话题: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新的社会转型。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工作的终结》这部引人入胜又给人启示的新著中,用“后市场社会”来指称这个正在临近的新社会。

“后市场社会”有何典型特征?里夫金认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与一、二、三产业的日益自动化,工业社会所提供的大部分“工作”——即我们所谓的“职业岗位”——将逐渐消失。原先依靠各自的“职业岗位”谋生的广大职员——无论是蓝领、白领职工,还是管理人员,——将被迫抛入失业者的行列,社会将分裂为由少数高科技的创造者与管理者组成的富人社会与千百万失业大军所组成的贫穷社会。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而非人类的宿命。

出路何在,有无良方?里夫金替“后市场社会”开出二帖药方:一是大大地缩短每周工时。二是大力开发“第三部门”,以便安顿被“市场经济”挤出来的失业人员。如果说第一帖药方只能缓解“后市场社会”的疾病,那么第二帖药方才能彻底根除“后市场社会”的负面影响。

所谓“第三部门”是相对于“第一部门”(市场经济)与“第二部门”(公共部门,即政府部门)而言的。故“第三部门”也被里夫金称之为“非市场经济”或“社会经济”。这个独立于“市场”与“公共部门”的“第三部门”,其广泛而深厚的基础便是“城市社区”。在里夫金看来,社区服务是传统劳动形式的革命性改变。因为参与社区服务的人员,主要工作动机是自愿而非利润第一,是直接服务于社区中的成员。“社区服务是一种帮助行动,是对旁人伸出友爱之手,……社区服务来自人们对一切事物互相联系的深刻理解。社区服务是一种社会交换,尽管常常给受惠者和帮助者也带来某些经济上的结果。”在这里,各种孤立无助的人可以找到援助之手,大量下岗失业的人们可以找到各种有意义的工作,富裕且拥有大量闲暇的人们,可以找到服务与效忠的对象。人们通过社区活动,学习参与民主生活的艺术,通过社区而建立起人与人相互关怀与友谊的精神纽带。里夫金认为,正是社区建设将给“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20世纪思想的物质主义提供十分需要的矫正方法。一种新型的生活理念、新型的工作态度、新型的人际关系将通过社区建设而发育起来。

《工作的终结》描述的是高度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后市场社会)的转型过程,而我们民族正致力于从农耕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这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虽然是两种全然不同的社会转型,但我们依然可以从里夫金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论述中得到十分有益的启示。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职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换)过程中,大量从“夕阳工业”中下岗的职工只有少数人能经过职业培训进入新兴的“朝阳产业”,而大量下岗职工注定无法返回原先的职业岗位。他们的出路在哪里?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在“第三部门”,即在他们所居住的社区之内。这是一块尚待开发的独特活动领域。从家庭服务到小区的保洁、保绿、保安服务,从老年人、残障人服务,到病人服务,大量的有偿服务项目可以提供各种新型的职业。尤为重要的是,现行的居住小区街道区划并非就是所谓的“社区”,社区的真正含义是全体居民有着共同参与、共同活动、共同精神联系纽带的共同体。将相互独立、自我封闭的家庭,转变为“守望相助、患难相恤、有无相通”的共同体,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